本文目录一览

1,贝母在开花的时候能施肥吗

观赏贝母根据品种不同大概是9-21天的花期
贝母在开花的时候能施肥吗?能。求采纳,谢谢。你的采纳对我来说很重要。

贝母在开花的时候能施肥吗

2,贝母花后施肥

花后可以使用坐果肥或者膨果肥,你看一去看看福进门水溶肥,都有的。
贝母在开花的时候能施肥吗?能。求采纳,谢谢。你的采纳对我来说很重要。

贝母花后施肥

3,贝母用什么肥料

对种贝母可以用:有机肥、生物肥、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、商品有机肥、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主,并配以适量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作底肥和基肥。也可以用以下叶面肥料进行追肥促长:1、植物动力2003 1000倍叶面喷雾,2、0.15%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-10000倍叶面喷雾,3、科宝植物优生素1500-3000倍(移栽作物、药害和肥害、冻害、涝害、强根壮苗、控旺使用1500倍)叶面喷雾,4、绿风95 600倍叶面喷雾,5、金邦1号植物健生素500倍叶面喷雾,6、绿亨天宝高效植物增产剂1500倍叶面喷雾,7、新自然含氨基酸叶面肥300~500倍叶面喷雾,8、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1500倍叶面喷雾,9、新农宝多元素复合叶面肥300倍叶面喷雾,10、1.4%复硝酚钠水剂1500~3000倍叶面喷雾,11、绿色扬康·金饭碗含氨基酸叶面肥300~500倍叶面喷雾,12、恩碧来高效液肥1500倍叶面喷雾,13、0.136%赤霉·吲乙·芸苔素可湿粉(碧护)10000~12000倍叶面喷雾,14、明月海藻广谱叶面肥(含海藻酸有机水溶性肥料)800~1500倍叶面喷雾进行追肥即可。
贝母用什么肥料

贝母用什么肥料

4,川贝母的栽培方法

1.选地、整地 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,并远离麦类作物,防止锈病感染;以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镶上为好。结冻前整地,清除地面杂草,深耕细耙,作1.3米宽的畦。每亩用厩肥1500千克,过磷酸钙50千克,油饼100千克,堆沤腐熟后撤于畦面并浅翻;畦面作成弓形。  2.鳞茎繁殖 7-9月间收获时,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,用条栽法,按行距20厘米开沟,株距3-4厘米,栽后覆土5-6厘米。或在栽时分瓣,斜栽于穴内,栽后覆盖细土、灰肥3-5厘米厚,压紧镇平。  3.田间管理  (l)搭棚 川贝母生长期需适当荫蔽。播种后,春季出苗前,揭去畦面覆盖物,分畦搭棚遮荫。搭矮棚,高15-20厘米,第一年郁闭度50%-70%,第二年降为50%,第三年为30%;收获当年不再遮荫。塔高棚,高约1米,郁闭度50%。最好是晴天荫蔽,阴、雨天亮棚炼苗。  (2)除草 川贝母幼苗纤弱,应勤除杂草,不伤幼苗。除草时带出的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。每年春季出苗前,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。  (3)追肥 秋季倒苗后,每亩用腐殖土、农家肥,加25千克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,然后用搭棚树枝、竹稍等覆盖畦面,保护贝母越冬。有条件的每年追肥3次。  4.病虫害防治  (1)锈病 为川贝母主要病害,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,多发生于5—6月。防治方法:选远离麦类作物的地种植;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,减少越冬病原;增施磷、钾肥,降低田间湿度;发病初期喷0.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%敌锈钢300倍液。  (2)立枯病 为害幼苗,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。防治方法:注意排水、调节郁闭度,以及阴雨天揭棚盖;发病前后用1:1:100的波尔多液喷洒。  (3)虫害 金针虫、蛴螬4—6月为害植株。防治方法:每亩用50%氯丹乳油0.5-1千克,于整地时拌上或出苗后掺水500千克灌上防治。  (四)采收与加工  川贝母家种、野生均于6—7月采收。家种贝母,用种子繁殖的,播后第三年或四年收获。选晴天挖起鳞茎,清除残茎、泥土;挖时勿伤鳞茎。  贝母忌水洗,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;以1天能晒至半干,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,切勿在石坝、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。切忌堆沤,否则冷油变黄。如遇雨天,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较少的沙土内,待晴天抓紧晒干。亦可烘干,烘时温度控制在50℃以内。在干燥过程中,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,不宜翻动,以防发黄。翻动用竹、木器而不用手,以免变成“油子”或“黄子”。
选地种植:种植伊贝母以排水良好、土层深厚、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最好。用种子繁殖时,种子需拌湿沙层积处理并用新高脂膜拌种(可与种衣剂混用),驱避地下病虫,隔离病毒感染,加强呼吸强度,提高种子发芽率。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覆盖薄层细土,稍压,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田间管理: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,并结合追肥,并喷施药材根大灵,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(营养)向根系输送,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,使根茎快速膨大,药用含量大大提高。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,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。越冬前,在畦面上铺越冬肥,确保安全越冬,以保证来年的丰产丰收。
松贝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高3-8mm1,直径3-9mm表面类白色。外层鳞片叶2瓣,大小悬殊,大瓣紧抱小瓣,未抱部分呈新月形,习称“怀中抱月”。 功效主治:清热化痰,润肺止咳、清热散结。 松贝和青贝在功效上没什么区别 如果川贝和浙贝就有区别 川贝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浙贝没有,但清热散结作用比较强。

5,科学计算

常见的化肥品种 尿素:含氮量46%,是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,适用于各类土壤和作物,宜作基肥和追肥,不宜作种肥,作追肥一般要比其他氮肥适当提前。碳铵含氮量17%,作基肥和追肥均可,不能作种肥,施用时应深施覆土,不宜撒施。碳铵易分解挥发,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大时,所以包装打开后不宜久放。 过磷酸钙:含氮量12%-18%,适宜作基肥、种肥,如作追肥要在作物的生长早期施用。和有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,适宜深施,不宜表施。磷酸二铵含氮量18%,含磷量46%,适用于各类土壤和作物,可做基肥,如作追肥应早施,做种肥时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,而且用量要少。 氯化钾:含钾量60%,适用于各类土壤和作物。可以作基肥和追肥,适宜深施,可和氮肥、磷肥混合施用,作追肥早施效果比迟施好,但对氯敏感的作物不宜施用,不能施于盐碱地、涝洼地。硫酸钾含钾量50%,施用方法与氯化钾基本相同,施用于对氯敏感作物效果更好。 化肥的选购 氮:氮是作物首要的营养元素,也是最易流失的营养元素。我县氮肥的施用数量不缺,关键在于施用方法不对,长期来延用表面撒施的方式,没有深施,造成氮肥挥发、流失严重。水稻、玉米、叶菜、桑、茶需氮量大,而豆科类和紫云英因本身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,应控制氮肥的用量。 磷: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能力弱且易被土壤固定,而在植株体内再利用率高的特性,因此磷肥一定要早施、近根集中施,以基肥为主。我县目前施肥,存在磷过剩的问题,像玉米缺锌症,磷过剩是其主要原因。磷肥主要有过磷酸钙,钙镁磷肥。豆科、油菜和块茎类需磷较多,作物苗期对磷最敏感。 钾:钾是作物的“品质营养元素”,施钾,不但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,而且能提高其质量。适量施钾能减少作物70%的病害、60%的虫害,还能提高作物抗倒伏、抗旱、抗寒和避免早衰等能力。我国钾资源缺乏,南方土壤普遍缺钾,我县缺钾现象普遍存在,由于诸多的原因,广大农民对钾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,我县钾肥的施用量还很少,应加以大力推广。 以上三个大量营养元素肥料,一定要合理配合施用,达到以氮促磷、钾,以磷固氮,以钾增氮的施肥效果,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。 钙:喜钙作物主要是豆科和蕃茄,而茶叶是典型的嫌钙作物。镁:主要用于果树、豆科、油菜、中药材。我县土壤缺镁严重,玉米缺镁已十几年,而且越来越重要。作物缺镁,植株黄白化,形成网纹花叶。镁对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有很大关系。镁肥除前面提到的钙镁磷肥、硫酸钾镁外,还有硫酸镁、氧化镁等。硫:十字花科、百合科、葱蒜科、豆科皆为喜硫作物。我县的贝母为典型的喜硫作物。硫肥除前面提到的硫酸钾、硫酸钾镁外,还有硫磺、石膏。以上中量元素中,我县主要应增加镁肥的施用量。 铁:主要用于果树,我县主要的有柑桔缺铁,顶端叶簇发白,铁肥以硫酸亚铁为主。硼:我县缺硼现象非常普遍,是各种营养元素中表现症状最多的一个。硼与作物受精、结实有关,缺硼还会引起缺磷、缺钙、缺镁、缺锌等多种元素的综合缺乏症,硼肥以硼砂为主。锌:锌被称为果实的“美容师”,对茄果的色泽有很大关系。主要用于中药材、果树,玉米。白术是典型的喜锌作物。缺锌表现为“小叶病”和黄化矮缩,果实灰暗无色泽,锌肥以硫酸锌为主。氯:自然界中氯普遍存在,易被作物吸收,也易参与再循环,故植物缺氯现象极少出现,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过量氯的毒害。其余3种微量元素,在我地已基本平衡,,故省略不提。 植物需要微量元素的量虽然很少,但是它们对作物是必不可少的,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。施用微量元素肥料,必须严格施用技术,严格掌握好施用量和浓度。微量元素过量施用,都会对作物产生毒害。 对大多数化肥的选购极为简单,最令他们伤脑筋的就是复合肥的选购。复合肥品种繁多、配比各异、良莠不齐。在选购复合肥时,一定要认真仔细,从如下几方面入手:一,首先要看清复合肥包装袋标示的是“硫酸钾型”,还是“氯化钾型”。二,再看清氮-磷-钾三者的含量比例。三,买正规企业、品牌肥料。不要贪小便宜买杂牌低浓度复合肥;不要买标显不规范的复合肥,按规定复合肥只能标显氮、磷、钾的含量,而那么些高硫、高钙复合肥什么的,把硫、钙的含量也标示出来的复合肥,就要注意了。四,正确认识专用复合肥。这类复合肥好多是厂家玩弄“概念”,只是在氮、磷、钾的比例上作了些变动而已。值得指出的是,把是不是溶解得快、是不是化得快,作为复合肥优劣的标准,这是不准确的。复合肥中氮素有硝基和铵基之分,硝基复合肥溶解快,化得快,但养分易流失,肥效也比铵基复合肥短 目前我国的化肥品种有尿素、硝酸铵、碳酸氢铵、氯化铵、氨水、液氨、硫酸铵、重过磷酸钙、普钙、钙镁磷肥、磷酸铵、氯化钾、硫酸钾、微量元素脂料、腐殖酸类肥料等。 碳酸氢铵 NH4HCO3(简称碳铵)含氮量17%左右,为白色细粒结晶,有强烈的刺鼻、熏烟氮味,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,易分解成氨、二氧化碳及水,造成氮的损失。 碳铵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,主要作基肥施用。也可作追肥,但不宜作种肥,无论基肥还是追肥都应深施,施后及时盖土,以减少氮素的损失。 碳铵在贮藏运输时要特别注意,放在干燥阴凉处,防止吸水受潮,风耗日晒,包装袋密封好,随施随开。 硝酸铵NH4NO3 (简称硝铵),含氮量34%,为白色粉关结晶,易吸湿结块,贮藏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,硝铵易溶于水,是一种速效氮肥。 硝铵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,常用作追肥,作旱地追肥时,采用沟施和穴施办法,施后盖土;水地施硝铵后,不宜大水漫灌,以免硝态氮的损失。在多雨季节,特别是在砂性土壤施用硝铵,易被淋入土壤深层,从而降低肥效。因此,作追肥时要提倡分次施用,如果必须用基肥时,应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,避免氮素损失,增加肥效;用作种肥时,要控制用量,每亩不超过5斤,并尽可能避免与种子接触,以免烂种。 尿素CO(NH2)2含氮量46%,为白色结晶,易溶于水,是固体化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。 尿素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,最好作追肥施用,施后盖土。尿素因含氮量高,一般不宜作种肥,但如必须作种肥时,一定要避免与种子接触,施肥位置距种子至少大于5厘米,每亩不超过5斤,尿素可用作根外追肥,喷施力度一般不超过3%,最好在叶片面积最大时期或作物根系吸收受阻情况下进行,喷施应避开烈日,以下午4时以后或上午10以前为好。 硝酸磷肥是一种二元氮、磷复合肥,含氮量26.7%,含五氧二磷12.9%,为灰色颗粒状,具有较好的物理性状。 由于题目中对化肥的名称未讲明,故无法计算说明哪种化肥更经济。 根据价格和含氮量,而不知道你所针对的土壤施用类型,含氮量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。

6,浙贝母种植

【种植技术】浙贝母一般分为育种与商品贝母两种。  1、选地选种:  (1)育苗法:应择向阳、温暖、稍干燥,土层深厚疏松含有腐植质的沙质土壤,排水畅通的区域为宜。  (2)商品贝母栽培地:宜选生荒、向阳温暖,土质深厚疏松,含有较多的腐植质土壤,灌溉排水便利的地方或板田均适合栽种贝母。  (3)选种:在寒露前5~10天选择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采种,边挖边选,并选大小一致扁圆形的鳞茎,鳞片两瓣紧密合拢,没有病虫害和损伤的留作繁殖种子的种茎。选种应注意不能使种茎破伤或两瓣分裂,以免损伤心芽。最好是当天挖当天种,可以减少损伤与不定根的死亡。如果当天不能下种,必须挑回家暂储藏,在挑运途中不宜装满,以免压伤心芽发热,到家后应立即摊于阴凉干燥的地方,时间不能搁置太久。  2、繁殖与栽培:  (1)育种:下种应在寒露前5~10天,及早播种可使种根发苗多,生长茁壮,对提高产量和质量关系很大。栽种时严格挑选大小均匀的鳞茎,边作畦边下种,畦宽普通是120~220cm,应注意适当密植,达到增产要求。行距13cm,株距2cm,行株之间略呈方形,使其通风和日照充足,减少植株倒伏和折断。下种的深度13~17cm,这样可使产品结实两瓣紧合。每667㎡可产600~750kg,除留种繁殖的种茎300~450kg外,可分出栽培商品用的鳞茎300kg。  (2)商品贝母的栽培:一般在寒露前后下种完毕(最好是寒露前),畦内宽度与育种同,种茎栽种要浅,切忌太深,恰与育种茎相反,栽种深度以5~6.5cm为宜,过深鳞茎不易生长肥大,浅种可使种茎舒展,两瓣容易分开。鳞片大,产量高,这是提高贝母产量的关键之一。由于浅种容易受冻,畦面必须铺盖厩肥或稻草,排除渍水,做好防冻工作。株行距可根据种茎大小决定,种大稍稀,种小稍密。种茎须分别大小下种,以免在同一块地上,植株大小不一,管理不便。每667㎡可产鲜贝母600~900kg,加工后可得干贝母200~300kg。  【栽培管理】  1、施肥:贝母是耐肥作物,且生长期短,立春出苗,立夏枯萎,生长旺期只3个月左右,必须施足基肥,才能保证贝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,同时也是增产的重要措施。并应根据育种和商品栽培的不同需肥情况,采取下列施肥方法:  (1)育种:一般是采用沙质土壤,春季多雨,肥效容易流失,应施用厩肥与堆肥为主,以改变土壤结构,减少流失。在下种的同时,每667㎡施厩肥或堆肥2000kg,人粪500~1000kg,或用厩肥1000kg与棉子饼50~75kg混合作为基肥,由畦面开沟放下,然后覆土,以免蒸发与流失。如基肥不足,立春雨水期间,苗高3~6.5cm时,用人粪250~500kg,加水稀施1次。繁殖种茎的时候宜少施氮肥,使种茎生长健壮。  (2)商品贝母:如前作物是芋头(由于芋头田多施厩肥,土壤疏松肥沃),可不再施用厩肥,只在立冬前后每667㎡施棉子饼75~100kg,作基肥即可。追肥计3次,第1次立春前后苗高3~6cm时,每667㎡施硫酸铵5kg,第2次在惊蛰前后结合中耕除草,施用硫酸铵7.5kg;第3次清明前后摘花后,施用硫酸铵7.5kg。追肥必须根据贝母鲜个大小,适时、适量的多次薄施,以减少流失,增加肥效。  2、摘花:一般在春分后进行,当开始抽梢开花时,为了促鳞茎生长,避免养分损耗,应及时摘去花蕾,但不能过早或过迟,以植株顶部还有2~3朵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摘为宜。摘花宜在晴天进行,以免雨水从断口侵入,引起植株的腐烂和发生病害。育种的贝母只摘花,不去花梢。商品贝母,先摘花,后摘去梢部6~10cm,但不可摘去阔叶,否则会影响鳞茎生长。  3、中耕除草:在贝母生长发育的各阶段,勤中耕,多锄草使田间清洁,土壤疏松,有利种茎和植株的正常成长。根据浙江产地经验,要做到多锄、早锄,田间无杂草。育种田中耕除草5~6次,第1次冬至前,贝母田间间作的蔬菜收获后,进行中耕松土并将菜根锄去,第2次幼苗出土后,浅锄表土,第3次在雨水前后浅削畦地,第4次在清明前后结合施肥拔草,此时植株已枝叶茂盛,不宜中耕,第5次在立夏后,浅锄并清除枯萎枝叶,第6次在间作物收获后,中耕1次,将间作物的根部锄去,以防渍水而致种茎腐烂。商品田的中耕可分3次,第1次在立春出苗后,第2次在雨水后,第3次在清明后锄草,锄草时要注意不伤苗、不踩苗和不锄破地下种茎,以免造成缺株减产。  4、灌溉排水:贝母育种田一般采用旱地,水源缺乏,灌溉较为困难。商品田对灌溉排水非常重要,如天旱时每隔7~14天灌溉1次,灌溉最好在下午4~5点钟或早晨为宜。灌水的深度以达到畦埂高度一半为宜,使土壤被水渗透后再行放水。掌握及时灌溉对贝母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。如遇天雨,必须随时排除渍水,以防鳞茎腐烂。  5、防治病虫害:  (1)病害:  ①灰霉病:又称“早枯”、“青枯”。病株先在叶片上出现淡褐色的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成灰色大斑。花被害后干缩、幼果被害后呈暗绿色而干枯。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发生,以气温在18℃以上,阴雨连绵时病害严重。防治方法:可用50%多菌灵或50%扑海因1000倍药液喷雾,每隔7~10天1次,连续3次。  ②黑斑病:从叶尖开始发病,叶色变淡,渐向茎蔓延,被害部位的病斑呈褐色水渍状,在潮湿条件下,病斑上出现淡褐霉状物。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危害,雨水多时发病较严重。防治方法:同“灰霉菌”。  ③干腐病:被害鳞茎呈蜂窝状,基部变青黑色。除冬季外,均可发生,尤以6~8月严重。防治方法: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作种子地;选择无病虫伤痕的种茎作种,种茎储藏前或栽种前,用20%三氯杀螨砜1000~1500倍液浸种10~15分钟。  ④软腐病:鳞茎受害后开始呈褐色水浸状,蔓延很快,严重时鳞茎腐烂,具有酒酸味。防治方法:除选种、选地、注意排水外,可用300倍托布津液浸种10~15分钟,配合应用各种杀菌剂和杀螨剂,并清除残枝枯叶及田间杂草,防止传播病菌,减轻危害。  ⑤病毒病:植株染病后叶片呈褐色,变薄,有不明显的斑点。防治方法:选用健壮鳞茎或选用抗病力强的品种,冬、春季清除残枝杂草,加强田间管理;增施磷钾肥,以增强植株抗病力。  ⑥炭疽病:发病叶片上先出现浅褐色晕点,逐渐扩大呈棕色圆形或狭长形略有下陷的斑,并有明显的褐色边缘,后期病斑上生有小黑点。危害基部时,在基部和近叶腋处产生棕色纵向条斑,后期病斑缢缩,直至萎缩干枯。4月中旬发生,4月下旬、5月中旬严重。防治方法:清除病株残体杂草,发病期用50%多菌灵每667㎡100g,加中性皂100g,加水120~150kg喷雾。每7~10天1次,连续3次。  (2)虫害:  ①蛴螬(金龟子幼虫):多危害浙贝母鳞茎,4月中旬开始,过夏期为害最盛。防治方法:进行水旱轮作,冬季清除杂草,深翻土地;用灯光诱杀成虫。  ②豆芫青(又名红豆娘):以成虫咬噬浙贝母叶片,严重时成片植株叶片被吃光。  ⑤利用虫的群集性,及时用网捕捉,并可用90%晶体敌百虫0.5kg,加水750kg喷雾,或用40%乐果乳剂800~1 500倍液喷雾。  ③葱螨:危害浙贝母鳞茎,主要发生在过夏期间。防治方法:严格选种,把腐烂有螨的鳞茎挑出。鳞茎起收后在室内存放7~10天,使螨在干燥环境下死亡或离开鳞茎。播种前用杀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浸种;防治方法:防治干腐病、软腐病。  【收获与加工】  1、采收:立秋后为采收期,以贝母植株全部枯萎,植株茎秆已脱离贝母鳞茎,鳞茎表皮呈浅黄色,这时贝母有效成分最高,浆汁最多,是商品贝母收获最适宜的时候。收获时将元贝与珠贝分开,元贝即大鳞茎,直径3~6cm,鳞片形似“元宝”,俗称“元宝贝”。珠贝形小,直径在3cm以下,两瓣相连未去心蒂,形似“算盘珠”,俗称“珠贝”。每667㎡可产鲜贝母600~900kg,每300kg鲜贝母加工后可得干贝母100kg,元贝占70%~80%,珠贝占20%~30%。采收贝母正值雨季,必须选晴天,并预测在三四天内不致下雨方起土,否则不易保管。  2、加工:加工手续大概分为洗泥、挖心、去皮、晒干4个步骤。将采收的贝母盛于竹箩内,放在河水中洗去泥土,将每个元贝挖开,挖去心芽,珠贝不需挖心手续;加工时将元贝、珠贝分别处理,并装进特制100cm长船形木斗内,悬于三角木架上,由两人操作两端木柄,来往推动,使贝母互相摩擦至表皮脱净浆液渗出为止,然后每100kg鲜贝母加石灰3.5kg,继续推动撞击,等没有声音时,贝母已全部涂满石灰,再倒出盛放篮内,经1夜,使石灰渗透,次日即利用日光暴晒6~7天,稍停1~2天再晒到表里纯干。如起土后适逢阴雨,可在通风处摊放阴干,或用烘灶烘焙干燥,应注意火力不宜过猛,并经常上下翻动,以免成为僵贝(熟贝母),延期烘焙则质地疏松(俗称松泡),均会降低品质与药效。

文章TAG:贝母  哪些  肥料  开花  贝母能用哪些肥料  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