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

1,白芍药和赤芍药的区别

芍药(其根)入药,有赤芍和白芍之分。赤芍味苦,性凉,具有化瘀、止痛、凉血、消肿的功效,对肠风下血、月经不调、自汗盗汗、目赤肿痛、腹痛、胁痛等症,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药理分析,芍药含有芍药甙、安息香酸、挥发油、树脂、糖类、淀粉等,对痢疾杆菌、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,并有镇痛、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。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。性凉,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,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、自汗盗汗,主治头晕、头痛、胸胁疼痛、痢疾腹痛、阑尾炎腹痛、腓肠肌痉挛、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赤芍酸、苦,凉。①《本经》:“味苦,平。”②《吴普本草》:“桐君:甘,无毒。歧伯:咸。李氏:小寒。雷公:酸。”③《别录》:“酸,平微寒,有小毒。”④《本草衍义》:“味涩苦。”入肝、脾经。①《珍珠囊》:“足太阴脾经。”②《汤液本草》:“入手足太阴经。”③《本草经疏》:“手足太阴引经药,入肝、脾血分。”④《药品化义》:“入肝、小肠二经。”⑤《本草经解》:“入心与小肠。
一个是白的,一个是赤的。名字就不同。

白芍药和赤芍药的区别

2,芍药花的作用是什么

芍药花的作用及功效:养血柔肝,散郁祛瘀,改善面部黄褐斑,皮肤粗糙衰老,泄热,养血柔肝,强五脏,散恶血,调经。可以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、黄褐斑、暗疮。促进新陈代谢,提高肌体免疫力,抑制脸上的暗疮,延缓皮肤衰老。养血柔肝,使气血充沛,容颜红润。具有清热解暑、去斑、清心润肺、平肝明目、护肤养颜等功能。常饮可使气血充沛,容颜红润,精神饱满。能调节女性内分泌,去除黄气及色斑,令容颜润泽。
作用: 茶叶之家消息,药被称为女科之花,并不是因为它的花美,而是因为它的根好。芍药的根仍称为“芍药”,是著名的中药材。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医药著作《本经》里,已有芍药的名称记载。南北朝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开始把它分为白芍、赤芍两种。它们不同之处在于:赤芍为野生品,入药以原药生用,其功用长于凉血逐瘀;白芍为栽培品,经刮皮、水煮、切片、晒干而成,功效长于补血养阴。其中尤以浙江出产的芍药,品质最佳,称为“杭白芍”。 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数以百计,如“桂枝汤”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;“黄芩汤”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;“炙芍药花甘草汤”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。在妇产科临床上,芍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。例如: 白芍配熟地——肝肾并补。于血气亏虚之症,可少女发育偏迟,月经推迟,经量少而淡者,用“四物汤”,取芍、地为主药。常用熟地30克(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),炒白芍12克,大补阴血,益肾生精。 芍药配川芎——守中有动,血畅气化。川芎号为补肝之气。气盛者,必须用酸的东西来使它收敛,白芍味酸,号为敛肝之液,白芍与川芎各用9克(二药均微炒),对气机不调,月经先后不均,来潮不畅者,能鼓舞气化,调整月事。如经期量多,则用炒的白芍12克、炒川芎4.5克。 芍药配柴胡——最得力于“逍遥散”这一古方。古人认为妇女以血为本,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气,若情志不遂,木失条达,肝失柔和,则肝气横逆,胁痛寒热等症最为多见。 “逍遥散”以白芍养血以涵

芍药花的作用是什么

3,白芍药有什么功效

中药名称 白芍 拼音名 Baishao 英文名 RADIX PAEONIAE ALBA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tiflora Pall. 的干燥根。 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头尾及细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,晒干。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,平直或稍弯曲,两端平截,长5~18cm,直径1~2.5cm。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,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,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。 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较平坦,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 气微,味微苦酸。 鉴别 (1) 本品粉末黄白色。 糊化淀粉团块甚多。 草酸钙簇晶直径11~35μm,存在于薄壁细胞中,常排列成行,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。 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~65μm。 纤维长梭形,直径15~40μm,壁厚,微木化,具大的圆形纹孔。 (2) 取本品末5g,加乙醚50ml,加热回流10分钟,滤过。 取滤液10ml,置水浴上蒸干,加醋酐1ml 与硫酸4~5滴,先显黄色,渐变成红色、紫色,最后呈绿色。 (3) 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醇10ml,振摇5分钟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 另取芍药甙对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 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Ⅵ B)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氯仿-醋酸乙酯-甲醇-甲酸(40:5:10:0.2) 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 5%香草醛硫酸溶液,热风吹至显色清晰。 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。 炮制 白芍 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 炒白芍 取白芍片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微黄色。 酒白芍 取白芍片,照酒灸法(附录Ⅱ D)炒至微黄色。 性味与归经 苦、酸,微寒。 归肝、脾经。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痛,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。 用于头痛眩晕,胁痛,腹痛,四肢挛痛,血虚萎黄,月经不调,自汗,盗汗。 用法与用量 6~15g 。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。 贮藏 置干燥处,防蛀。
白芍的功效养血柔肝,缓中止痛,敛阴收汗。 主治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腹痛,自汗盗汗,阴虚发热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等。

白芍药有什么功效

4,芍药花有什么功能 能干什么

可治血虚腹痛、肋痛、痢疾、月经不调、崩漏等症。野生的芍药,根掘后即成“赤芍”,性微寒、味苦,功能凉血、散瘀凝滞、经闭、胁痛、赤痢、痈肿等症。 芍药花的作用及功效:养血柔肝,散郁祛瘀,改善面部黄褐斑,皮肤粗糙衰老。1、生活习性在东北分布于海拔480-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,在其它各省分布于海拔1000-2300米的山坡草地。喜光照,耐旱。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,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,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。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。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。芍药的春化阶段,要求0℃低温下,经过40天左右才能完成.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.芍药属长日照植物,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,混合芽萌发后,若光照时间不足,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。2、植物文化传说中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,是某年人间瘟疫,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。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,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,至今芍药还带着个“药”字。牡丹、芍药的花叶根茎确实可以入药,牡丹的丹皮是顶有名的,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。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,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,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。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。好在冥王顾念恩情,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,即芍药。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,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,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,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那种至毒之花。
芍药花 功效:有养血柔肝、缓肿止痛、泻痢腹痛、自汗盗汗阴虚发热、月经不调之症。制作芍药花克、蜂蜜适量、沸水冲泡即可。
芍药花 性微寒、味苦酸,功能调肝脾、和营血,主治血虚腹痛、肋痛、痢疾、月经不调、崩漏等症。野生的芍药,根掘后即成“赤芍”,性微寒、味苦,功能凉血、散瘀凝滞、经闭、胁痛、赤痢、痈肿等症。 芍药花的作用及功效:养血柔肝,散郁祛瘀,改善面部黄褐斑,皮肤粗糙衰老,。泄热,养血柔肝,强五脏,散恶血,调经。可以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、黄褐斑、暗疮。促进新陈代谢,提高肌体免疫力,抑制脸上的暗疮,延缓皮肤衰老。养血柔肝,使气血充沛,容颜红润。具有清热解暑、去斑、清心润肺、平肝明目、护肤养颜等功能。常饮可使气血充沛,容颜红润,精神饱满。能调节女性内分泌,去除黄气及色斑,令容颜润泽。

5,芍药的主要功效是什么

1,观赏用:芍药为我国传统名花,花朵硕大,花色艳丽多样,品种丰富,有“花相”、“花仙”美称,常用于庭院、公园、花坛、花径等处栽培观赏,也有芍药专类园,亦为重要切花材料。2,药用:根可药用,为养血调经、柔肝止痛药,具有收敛、缓解肌肉紧张功效,可治疗月经不调、行经腹痛、崩漏带下、胸胁刺痛、痢疾腹痛、肝旺头痛等症,并有利尿、舒肝、正胎效能。(请遵医嘱)3,文化价值:芍药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悠久,芍药文化底蕴厚重,古今书画、诗歌、典故、传说颇多,文化价值尚高。4,其他用途:种子可榨油,含油量21.01%,供制肥皂和作涂料用;根含淀粉19.48%,为制牙膏的原料;叶含鞣质19.82%,可提制栲胶;根可作农药,能杀伤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。
多花芍药花白色,主要产于我国西藏南部,在尼泊尔、印度北部也有分布。白花芍药花白色,产于西藏南部。川赤药的花多为紫红色或粉红色,主要分布于西藏东部、四川西部、青海东部、甘肃及陕西西南部。其变种有毛赤药、光果赤药、单花赤芍。新疆芍药的花红色,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。窄叶芍药花紫红,产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。有变种块根芍药。芍药不仅是名花,而且根可供药用。根据分析,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,用途因种而异。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,它是镇痉、镇痛、通经药。对妇女的腹痛、胃痉挛、眩晕、痛风、利尿等病症有效。一般都用芍药栽培种的根作白芍,因其根肥大而平直,加工后的成品质量好。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,仅作赤芍出售。中药的赤勺为草芍药的根,有散淤、活血、止痛、泻肝火之效,主治月经不调、痰滞腹痛、关节肿痛、胸痛、肋痛等症。
一般说的芍药是指白芍,有养血柔肝,缓中止痛,敛阴收汗功效。治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腹痛,自汗盗汗,阴虚发热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。
一般说的芍药是指白芍,有养血柔肝,缓中止痛,敛阴收汗功效。治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腹痛,自汗盗汗,阴虚发热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。
芍药有赤、白两类。“赤芍药散邪”,故能清热凉血,活血散瘀。 “白芍药益脾”,帮育养血剑阴,柔肝止痛。芍药是妇科的常用药物。其主治: 1、腹中虚痛。 2、骨痛。3、脚气肿痛。4、消渴。5、鼻血不止。6、鼻血、咯血。 7、崩中下血(小腹痛)。8、月经不停。9、赤白带长期不愈。10、刀伤。11、木舌肿满。12、鱼骨鲠喉。

6,芍药花有什么作用

芍药花 英名:Common Peony别名:没骨花、婪尾春、将离、殿春花 形态特征:多年生宿根草本,具肉质根。茎丛生,高50cm-100cm。二回三出羽状复叶,小叶通常3裂,长圆形或披针形,叶脉带红色。花单生于茎顶,花梗长,花色有白、粉、玫瑰等色,少有淡绿色,花形变化多。 繁栽要点:繁殖以分株为主,于秋季9月-10月上旬(白露至寒露间)进行。播种多用于育种及培养根砧时用。耐寒,北方可露地过冬,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,次年又生长开花。喜向阳,但稍予庇荫,开花也佳。喜沙壤土,喜排水良好,故低洼及盐碱地均不宜栽种。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:中国传统名花之一,具悠久的栽培历史,与牡丹并称“花中二绝”,自古有“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”的说法。《诗经.郑风》(公元前2000年-前1500年)中有“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芍药”的记栽。作为观赏植物栽培,最早见于晋代(公元265年-420年)崔豹的《古今注》中,已有重瓣品种。隋代已有园艺栽培,经唐至宋代栽培日盛,品种增多,宋代以扬州栽培最盛,元明时期栽培稍衰,至清代又盛,陈子的《花镜》记载了88个品种。1949年后,各地栽培渐多,品种达200余。欧洲的芍药栽培,是从中国引进栽培品种后开始的。古代男女交往。以芍药相赠,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,故又称“将离草”。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、让人回味的咏芍药诗篇。由于芍药适应性强,管理粗放,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,或形成专类的园中园,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,又适于作切花。室温18-28℃条件下,水养可维持4天-7天。如含苞待放时切取,置5℃条件下,可保持30天,成为当今普遍应用的切花之一。根可入药。 芍药,一名白木。味苦、平,有小毒。治邪气腹痛,除血痹,破坚积,寒热,疝瘕,止痛,利小便、益气。 性味与归经:苦、酸、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 功效与主治:平肝止痛,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。用于头痛眩晕,肋痛、腹痛,四肢挛痛,血虚萎黄,月经不调,自汗、盗汗。 芍药的花语 芍药花: 依依惜别,难舍难分。
作用: 茶叶之家消息,药被称为女科之花,并不是因为它的花美,而是因为它的根好。芍药的根仍称为“芍药”,是著名的中药材。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医药著作《本经》里,已有芍药的名称记载。南北朝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开始把它分为白芍、赤芍两种。它们不同之处在于:赤芍为野生品,入药以原药生用,其功用长于凉血逐瘀;白芍为栽培品,经刮皮、水煮、切片、晒干而成,功效长于补血养阴。其中尤以浙江出产的芍药,品质最佳,称为“杭白芍”。 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数以百计,如“桂枝汤”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;“黄芩汤”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;“炙芍药花甘草汤”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。在妇产科临床上,芍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。例如: 白芍配熟地——肝肾并补。于血气亏虚之症,可少女发育偏迟,月经推迟,经量少而淡者,用“四物汤”,取芍、地为主药。常用熟地30克(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),炒白芍12克,大补阴血,益肾生精。 芍药配川芎——守中有动,血畅气化。川芎号为补肝之气。气盛者,必须用酸的东西来使它收敛,白芍味酸,号为敛肝之液,白芍与川芎各用9克(二药均微炒),对气机不调,月经先后不均,来潮不畅者,能鼓舞气化,调整月事。如经期量多,则用炒的白芍12克、炒川芎4.5克。 芍药配柴胡——最得力于“逍遥散”这一古方。古人认为妇女以血为本,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气,若情志不遂,木失条达,肝失柔和,则肝气横逆,胁痛寒热等症最为多见。 “逍遥散”以白芍养血以涵

文章TAG:白色  白色的  芍药花  有什么  白色的芍药花有什么作用与功效  
下一篇